最新消息
新界鄉議局向行政長官提交對2022《施政報告》建議書 「施政新氣象 發展新篇章」
2022-09-19

新界鄉議局今天(919日)與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會面,就新一份施政報告》提交建議書。今年鄉議局建議書以「施政新氣象 發展新篇章」為主題。當前,香港正處於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未來五年是香港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的關鍵期。

自從李家超特首上任之後,新一屆特區政府領導班子,聚焦經濟發展,改善民生,團結社會各界,落區聆聽意見,處處展現施政新氣象。鄉議局一定繼續秉承愛國、愛港、愛鄉的傳統,支持特區政府施政,共同努力開啟香港發展的新篇章。

鄉議局今年就九大範疇共提出27項建議,有關重點詳述如下:

一.   優化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

1.     改善職住平衡 優化產業佈局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建議將創科產業集中在未來的元朗新田科技城,而北區則被規劃為住宅區,主要提供公營房屋解決住屋短缺的問題。

建議政府優化北部都會區的產業分布,配合深圳將整個新界北發展成為口岸經濟帶;充分利用北區毗鄰港深陸路口岸的獨特地理優勢,發展成為集合創新產業、國際貿易及物流中心的綜合型口岸經濟帶,並將部分創科產業設在北區,令整個北部都會區的發展佈局更加平衡,也可以紓緩新田承受的發展壓力。

2.     糾正規劃錯配 移除發展障礙

北部都會區內尤其在深港口岸經濟帶存在若干嚴重規劃錯配,建議新一屆政府站在港深融合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戰略高度,以新思維重新檢視北區的整體規劃,移除北部都會區內的厭惡性設施例如殯葬城,為北部都會區的發展掃除障礙。

3.     為全面開放沙頭角墟及早做好準備

沙頭角墟禁區終於20226月局部解封,開放後整體運作暢順,期望在試驗計劃屆滿後沙頭角墟可以全面開放。

為迎接將會出現的人流及車流,特區政府應及早改善當區的交通配套計劃。建議短期內將沙頭角街市改建成為包括停車場設施在內的綜合政府大樓,應付短期內出現的交通流量增長;中期來說建議擴闊沙頭角公路應付需求;長遠來說,沙頭角對外交通不能單靠沙頭角公路,建議政府積極研究將北環綫進一步東延至沙頭角,接駁重建後的沙頭角口岸並實施「一地兩檢」,配合港深「大鵬灣/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的建設。

4.     南澳一地兩檢 開拓跨境海上遊

香港東面水域已有不少適合中型渡輪停泊的碼頭,每個碼頭都連接上極具吸引力的旅遊景點。建議特區政府積極與深圳當局磋商,把位於深圳大鵬新區的南澳口岸碼頭以「一地兩檢」模式運作,抵港旅客先入境後登船,進入香港境內之後航線便不受限制。

5.     發展屯門西部 配合前海發展

建議政府重新規劃屯門內河碼頭一帶土地,搬遷內河碼頭,以便騰出土地用作住宅、工商及高端產業用途,打造成為屯門西新地標。

交通方面,建議政府興建鐵路接駁屯門西部,連接將來的港深西部鐵路。政府應改善該區的交通網絡,以紓緩龍鼓灘路沿途長久以來的交通問題。政府亦應改善上下白泥、龍門路等的交通情況,配合新界西的發展。

隨着政府逐步以焚化方式取代堆填來處理都市固體廢物,政府應停止擴建新界西堆填區,堆填區關閉及修復之後,亦可提供大量土地作不同用途,以配合北部都會區的發展。而為改善屯門西一帶的空氣質素,建議政府考慮取締以燃煤發電的青山電廠,釋放土地作住宅用途。

二.   多管齊下開發土地

6.     「城中村」提高密度 釋放發展潛力

新界不少鄉村土地例如元朗及北區,經過多年發展已經高度城市化,部分鄉村甚至位於鐵路沿線,具備高密度發展的條件,而部分鄉村由於當初欠缺妥善規劃,人口密度高,村民的生活環境也並不理想。

建議政府參考內地「城中村」的發展模式,選擇交通基建配套比較完善,例如位於鐵路站附近的鄉村式發展地帶作為試點,由城市規劃委員會將有關地段的用途由鄉村式發展地帶改劃為住宅,提高地皮的可發展密度。由於這些鄉村已經具備需要的配套及基建設施,可以省卻由「生地」變成「熟地」的過程。

透過引入私人市場的力量參與,將有關鄉村地皮的三分一面積交予政府用作興建公營房屋、三分一面積交予發展商興建私人住宅單位,三分一用作興建多層大廈安置原居村民。透過官、商、民合作,既可增加公私營住宅單位的供應,也可改善村民的居住環境,締造「三贏」方案,也可有效釋放土地的發展潛力。

7.     公私營合作保育 發展荒廢魚塘

過去香港沿用多年的保育模式已經不合時宜。新時代的保育模式應該是重質不重量,目的是保護生態走廊,提高受保育地區的生物多樣性,而非僅僅滿足於將大片土地劃為保育區之後便撒手不管。建議政府透過公私營合作模式,釋放保育地帶邊緣土地作為發展之用。例如將一幅濕地當中的4成生態價值較低的面積,尤其是一些荒廢魚塘,劃作低密度發展,其餘6成面積劃作保育用途,由發展商在該項目中撥出一定部分的盈利負責保育開支。

8.     重劃郊野公園 開發邊陲土地

在香港土地供應嚴重短缺的大前提下,本局建議盡快重啟開發郊野公園邊陲土地的研究,同時研究重新為全港郊野公園劃界,以探討釋放更多生態保育價值較低的土地用作發展的可能性。而在此之前,政府應該即時凍結郊野公園用地的面積,以防郊野公園面積繼續無序擴展。

9.     祖堂參與發展 維繫新界氏族

建議政府准許祖堂與其他機構/公司共同合作發展土地,並保留項目部分權益以獲永續收益,從而增加私人住宅單位供應。如果政府需要徵收祖堂地用作興建公營房屋,應考慮現金以外的補償方式,例如把部分單位預留給祖堂持有,祖堂由持有土地變為持有物業;設立土地重整機制或容許持份者非原址換地等,令祖堂可以繼續維繫氏族。

10.    尊重私有產權 劃一收地補償

鄉議局對政府仍然分兩級價錢收地表示保留。如果政府補償的大原則是以會否興建公共設施、公眾能否使用得到去劃分兩個補償級別,其實鄉郊工程及收地作保育用途,受惠的仍然是全港市民,建議政府進一步研究以劃一價錢收地。

三.   改善鄉郊民生

11.    優化丁屋審批政策

雖然終審法院已經裁定丁屋政策合法合憲,然而丁屋審批進度進度仍然十分緩慢,由提交申請至落成入住動輒需要十多年的時間。

本局強烈要求特區政府加快審批丁屋申請,以及盡快優化處理無理投訴的程序。希望特首責成地政總署與鄉議局商議如何優化丁屋審批程序及理順問題。

12.    重新登記寮屋

政府上一次進行大規模寮屋登記已經是1982年,40年間居民難免因為耗損或家庭居住需要而有所修葺或擴建,根本無法與當年的登記紀錄相符。現行的寮屋政策倒行逆施,已經嚴重過時,強行執管只會令居民流離失所,無助解決問題。

建議政府按照現時的實際情況重新進行一次大規模寮屋登記,如果已經存在若干年期的寮屋應予以暫准存在。促請發展局與鄉議局共同成立工作小組跟進理順寮屋問題,本局樂意盡力提供適切協助,共同維護鄉郊社會的和諧穩定。

13.    理順新界僭建問題

村屋僭建屬歷史遺留問題,非一朝一夕可解決,強行清拆只會徒添民怨,勞民傷財。涉事村屋沒有構成即時危險,建議發展局與鄉議局重啟僭建理順工作小組,探討清拆以外的解決方法,例如容許村民為僭建部分補地價。

14.    加快建設鄉村污水收集系統

政府部門經常以人口密度、技術可行性、成本效益等藉口,拒絕為所有鄉村鋪設污水渠。強烈要求政府以民為本,增撥資源,將所有鄉村納入污水收集系統工程計劃,全面解決鄉村排污問題,保障村民的健康。

四.   大嶼發展 交通先行

15.    興建兩隧打通大嶼山交通經脈

大嶼山本島交通網絡亟待改善,建議興建「連結梅窩和小蠔灣行車隧道」及「連接石壁和大澳道行車隧道」,打通大嶼山交通的「任督二脈」,增加南北交通流量,促進梅窩以至南大嶼的發展,希望政府可以盡快就兩條隧道的工程進行前期研究,令工程可以早日上馬。

支持有關南大嶼區內道路改善方案,包括在嶼南道、羗山道及大澳道進行改善工程。改善梅窩及嶼南的對外交通網絡及配套設施,提升接待能力,有助推動當區發展成為生態旅遊及水上活動中心,供市民及旅客享用。

16.    豁免大嶼山封閉道路許可證收費

目前香港的禁區當中,只有大嶼山封閉道路許可證需要收費,即使是大嶼山居民也需要繳付有關費用。建議豁免大嶼山封閉道路許可證收費,以減輕當區居民的交通開支負擔,同時減低道路使用者、物流及運輸業經營者的交通成本。

五.   轉廢為能 棄地重生

17.    盡快興建屯門曾咀垃圾焚化爐

處理堆填區飽和問題已是刻不容緩,建議曾咀焚化爐的容量維持在3,000公噸,省卻再做環評的時間,令工程最少可以提早3年完成。與此同時,政府應盡快進行全港選址研究,按人口分布及交通運輸等因素,物色更多合適選址興建焚化爐,盡早關閉堆填區。

18.    修復荒廢堆填區令棄地重生

建議政府利用荒廢的堆填區用地,運用科學技術將廢物體積縮減九成以上,並從廢物中回收熱能化為能源,將堆填區用地活化為建屋用地或將基建設施遷入,再善用騰空後的土地。

19.    加強對回收業的支援

香港工業及貯物用地不足,業界難以覓地,建議開放和善用工業邨內的閒置土地,發展回收工業,以及開放將軍澳建築物料回收場的部分土地,用作回收物料。

六.   智慧鄉郊 便捷利民

20.    擴展上網電價計劃

建議放寛新界村屋天台太陽能裝置覆蓋範圍,由有蓋面積的50%擴展至100%;盡快研究為天台以外地方如花園、農地、荒廢魚塘及閒置土地,制訂標準太陽能安裝指引;並簡化行政手續的措施,增加人手加快審批速度,鼓勵更多市民參與發展可再生能源。

21.    完善鄉郊5G網絡覆蓋

不少新界鄉村至少仍然未有鋪設光纖、流動網絡速度太低,甚至沒有流動電話網絡覆蓋、接收欠佳,鄉民根本無法正常使用手機和享用上網服務,建議政府出資或積極鼓勵電訊商為鄉郊增建基站,切實改善鄉村居民基本通訊需要。

22.    發展鄉郊遙距醫療服務

由於不少鄉村土地被劃為綠化及保育區,在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當中,凸顯了鄉郊基建嚴重不足的缺點。例如很多村落仍然無路到,年長村民難以外出接種疫苗。遙距醫療本可在疫情當中協助症狀輕微的村民透過視像系統接受醫生遙距診症,但因為部分鄉村網絡信號不佳,無法利用科技。

要求新一屆政府繼續改善鄉郊基建以及推動智慧鄉郊的發展,令村民生活環境可以持續得到改善,讓鄉村可以持續發展,也同時善用鄉郊的土地資源。期望與新一屆政府繼續保持緊密合作,共同推動智慧鄉郊的發展。

23.    智慧出行 文化旅遊

運用科技方便本地人及遊人智慧出行;介紹鄕郊景點及其歷史和文化,供遊人共享;包括本地及外地到訪的遊客。此舉可望促進旅遊業,帶動經濟。

七.   振興偏遠鄉村

24.    重啟「鄉郊規劃及改善策略小型工程計劃」

政府曾於 90 年代撥款 40 億推行「鄉郊規劃及改善策略小型工程計劃」效果良好,但後來被「鄉郊小工程計劃」取代,由於沒有收地權,成效欠佳。要求政府應積極考慮重啟該計劃,主動興建更多鄉村道路,提高偏遠鄉村的可達性,令偏遠鄉村重現生機。

八.   愛國教育 人心回歸

25.    保育抗戰史蹟 推動愛國教育

建議設置抗戰紀念館及三條抗戰文物徑,包括西貢、沙頭角及大嶼山,串連與抗戰相關的歷史遺址。市民通過香港淪陷期間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與香港民眾奮起抗日、保家衛國的英勇事蹟,了解國家歷史以及香港與國家的關係。

九.   優化地方行政 加強支援鄉事機構

26.    保留區議會 恢復委任議席

1982年至今,區議會作為香港政府在地方行政上的諮詢機構,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市民透過區議員就政府各項地方行政措施及建設反映意見,有助政府官員掌握社情民意,亦有助市民了解政府施政方向。新界二十七個鄉事委員會主席在當區區議會的當然議席亦應保留。

建議重新引入委任議席,讓有志服務社區但礙於種種原因不便參選的有志之士進入區議會,就政府在地方上推行的各項施政提供意見,也有助提升區議會的議政及專業水平。

27.    增加對鄉事機構的資助

據本局多名議員及多個鄉事委員會反映,政府對鄉議局、鄉事委員會及村代表的財政資助不足,尤其在當今社會複雜多變的政經形勢下,更需要政府提供更大的財政資助,以更好地履行其法定職能,建議政府增加對鄉議局、鄉事委員會及村代表的財政資助。